福建宁德的古田县是全国最大的食用菌商品化生产基地。以前,这里连片的都是茅草菇棚,这两年,古田县想进行升级改造,却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。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,一步一步去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。
眼下,古田县杉洋村的香菇正陆续开始采摘。今年是大伙儿搬进这个光伏菇棚基地的第一年,李铭芳一下就承包了8个标准化菇棚,种下10万袋菌菇,同村的余新考也种了8.5万袋,第一茬菇还没收完,他们就跟记者算起了收益。
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菇农 李铭芳:香菇第一茬都开始有收益了,后面还有两茬菇,价格又好,今年利润比往年高30%左右。
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菇农 余新考:我现在差不多赚25万左右。
作为全国最大的食用菌商品化生产基地,古田仅银耳产量就占到全国的90%以上。然而,近两年,当地干部调研发现,传统的茅草菇棚有火灾安全隐患,又容易发生病虫害,制约了菌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。
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菇农 李铭芳:要一直去维护,人工(费用)很高。
古田县的农业干部走访了气象部门、科研单位,发现新型光伏菇棚是个不错的选择,没想到刚提出这个建议,就遭到老菇农们的质疑。
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菇农 余新考:新鲜的东西,当然有点不相信,到底能不能用。
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委书记 张成慧:在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,传统的菇棚如何升级换代?我们跟总书记学“四下基层”,调查研究,去破局,找问题。
为此,半年里,古田的农业、气象、电力等多个部门纷纷展开调研,详细论证光伏菇棚内的温度、湿度、亮度是否适宜菌菇生长。
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委副书记 郑圭冬:对菇农来讲,它(菇棚)就是自己的收入,自己安身立命的依靠所在,你有什么需求,我就研究什么问题。
在光伏菇棚建设中,干部们搜集菇农提出的各种问题,不断进行改进,添加了隔离层、喷淋降温设施、温度检测设备等,并请菇农们一起来做试验。
冬日的暖阳照在成片的光伏板上,板下,一簇簇食用菌在恒湿恒温的环境中茁壮生长,新的种植模式让老菇农们打心底服气了。
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菇农 余新考:新菇棚感染就没有了,有信心了。
如今像这样“棚上发电、棚下种菇”的光伏菇棚基地,已在古田多点开花。点开手机,新菇棚的湿度、温度等动态已连入古田县食用菌“数字大脑”运营中心,小小的菌菇也跨越了田间,飞向云端。
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菇农:光伏的(菇棚)看过了,光伏的(菇棚)多做一点!
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菇农:最好要多建,我们一户都不够做,我们一户就四五十万(袋)。
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委副书记 郑圭冬:都是直接找我们来,我这个要做(新菇棚),我还要多做,更加有信心了。
(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李欣 盛洁 张芊芊 张程 李子国)
时隔六年,习近平总书记将再次访问越南。赓续传统友谊,描绘合作蓝图,这将是一次继往开来之旅。白羽视界,带你通过关键词提前看。
中越是山水相连、唇齿相依的好邻居、好朋友,是志同道合、命运与共的好同志、好伙伴。我们说,中越有着“同志加兄弟”的传统友谊。
志同道合、命运与共,正是中越关系最鲜明的特征。中越两党两国高层交往密切,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,充分彰显中越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。
在习近平总书记和阮富仲总书记战略引领下,中越关系保持高位运行,不仅造福两国人民,也促进了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。
二是,合作快车道。
中国是越南最大贸易伙伴,越南是中国在东盟内最大贸易伙伴。中越于2017年签署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和“两廊一圈”合作备忘录,两国各领域合作走上快车道。
从边境贸易的火热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,从产业链、供应链合作到携手绿色发展,中越两国务实合作领域不断深化、拓展。中企修建的河内轻轨2号线,缓解沿线交通拥堵,成为城市新地标。
深化政治互信,加强务实合作,丰富人文交流。习近平总书记此访,必将成为中越关系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。
三是,开启新阶段。
亲望亲好,邻望邻好。今年是中国践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十周年。今年也是中越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5周年,双方就提升两国关系定位达成共识,将开启两国关系新阶段。
展望未来,中越将不断巩固政治互信,在国际舞台上守望相助,在治国理政上交流互鉴,探索符合各自国情的现代化道路。
新起点,新目标。秉持传统友好初心,着眼共同发展,中越将与地区国家并肩同行,打造命运与共的美好明天。
统筹:叶书宏 孙浩 闫珺岩 蓝建中
记者:查文晔 陶军 赵嫣 韩梁
剪辑:辛睿 贾金明
编辑:高文成 陈丹 王丰丰 程大雨 杜逾舸 徐力宇
白羽工作室出品 【编辑:曹子健】
联系人:Welcome大发购彩大厅
手机:13561382862
电话:0732-46482118
邮箱:46482118@qq.com
地址: 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月山镇